罗杨:打造精品年鉴之路——以《璧山年鉴(2020)》为例
2021年,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第五批中国年鉴精品工程“中国精品年鉴”名单,全国 18部年鉴入选。《璧山年鉴(2020)》位列其中,成为重庆市首部中国精品年鉴,并入选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(年鉴类)特等年鉴。《璧山年鉴》创刊于1998年,是由中共重庆市璧山区委、璧山区人民政府组织,璧山区地方志编修中心编辑的年度资料性文献。《璧山年鉴(2020)》为第 23 卷,按照目标精准、过程精细、结果精致的“三精标准”,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创新篇目设置,在遵循出版规范的同时创新版式设计,不拘泥于常规素材而深度挖掘特色资料,并在编校质量、装帧印刷等方面精雕细琢,使其在保持年鉴特性的同时呈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。
一、把握热点内容
一是框架设计反映当地关注的热门话题。比如在政治部类之后,设置“三大攻坚战”类目,聚焦“精准脱贫”“污染防治”“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”。经济部类则根据地域特点,设置“现代服务业”类目,包含“现代服务业发展区”“大健康产业”“现代金融业”“餐饮业”“电子商务”“现代物流业”“信息产业”等分目。诸如此类的框架设计,均围绕当地党委、政府中心工作,既体现社会实际分工,又突出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和产业布局,让读者对当地的特色产业一目了然。
二是在资料选择上“趁热打铁”。该年鉴在大事记前,设置“专记”,记述“轨道交通 1 号线璧山段建成通车”“党建引领小区治理”两件在当地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。以“轨道交通 1 号线璧山段建成通车”为例,专记通过对事件的及时回溯,从 2008 年该项目筹备开始,记述至 2019 年竣工通车,辑录该工程建设过程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,史料详实,逻辑严密,信息量大,可读性强,颇具存史价值。
三是在内容编辑上“热炒热卖”。在注重资料有效性和连续性的同时,该年鉴还注重服务功能。编辑人员及时掌握当地需求,通过民国时期档案材料以及县志记载,编写“璧山番茄”“璧山清水鱼”两个条目,作为美食特产内容,既充实年鉴内容,又及时为当地申请地理标志产品提供史料佐证,体现年鉴为现实服务的价值。
四是在图片遴选上紧贴时事。设置行政区划图、交通图、城区图 3 张地图,均为 2020 年新版,反映璧山城市及交通建设最新成果。收录反映当年热点问题的典型图片 200 余张,卷首图片突出“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”这一年度主题,正文插图则创新地通过专题图片和随文插图两种形式呈现,构图大气美观、图文并茂、编排新颖,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。
二、关注民生实事
一是类目设置上贴近民生。比如在政府类目中设置“重点民生实事”分目,介绍农村公路、保障性住房、老旧小区改造等。除了设置“精准脱贫攻坚战”分目外,还在每个街道、镇的分目下,均设置“脱贫攻坚”条目。此外还设置“社会服务管理”类目,收录劳动就业、社会保障、民政事务、社会救助、社会福利、老龄工作等民生内容。
除了常规的文化类目以外,该年鉴还在区情概览中设置“历史人文”分目,介绍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、民俗节庆、美食特产等,展示地方历史文化内涵,方便读者快速了解该地区的人文信息。
二是资料整理遵从读者视角。尽量为读者提供有存史价值、有信息价值的资料线索,全书以三次文献为主,对原始资料进行反复加工整理,去粗取精,简明扼要,避免冗长记述,保留必要信息,只收录少量一次文献。
三是图片遴选体现人文关怀。领导图片和会议图片数量较少,大部分篇幅用于民生图片,如脱贫攻坚、见义勇为、民生实事、人居环境整治、环卫工人、垃圾分类等,更多体现百姓生活和普通建设者的画面。
三、注重细节处理
年鉴编辑最大的难点就是对稿件进行加工。因年鉴稿件大多由各部门和镇街报送,由于很多撰稿人员不熟悉年鉴体例,造成稿件质量参差不齐,工作总结和宣传痕迹较重。为将这些基础材料加工成体例统一的书稿,该年鉴非常注重编辑工作中的细节处理。
一是去粗取精。优先选取原始稿件中的重要内容,除每年常规收录的内容外,优先选取大事、特事、新事入鉴,去除“穿靴戴帽”式的套话空话,只保留必要的信息和数据,提升各条目有效信息含量。
二是处理冗余。对公文以及新闻报道中习以为常的修饰性词汇,在年鉴中则显得冗余,诸如“顺利”“扎实”“切实”“夯实”“实现”“持续”“全面”“全力”“助力”“着力”“决定性”“成功”“达”“达到”“深入”“不断”“同时”“及时”“进行”“精准”“充分”“已”“进一步”“严格”“严厉”“进行”“对……进行”“了”“有序”“有效”“紧盯”“正式”“强化”等,应结合前后文进行处理。此类问题较为普遍,也是最容易忽略的问题,通过逐年积累并建立冗余词汇库,在编辑过程中进行全文检索,逐一处理。
三是严格审校。将年鉴“三审三校”制度落实落细,分阶段、分步骤对全书的框架结构、语句称谓、标点符号、计量单位、图片说明、表格表题、统计数据、人物名录、封面设计、排版格式等进行交叉审读,逐一核实,严格控制差错率。将审校工作贯穿年鉴编辑出版全过程,即使书稿已交付出版社,也落实专人同步审读,尽可能减少差错,少留遗憾。
除了以上措施,《璧山年鉴(2020)》在编纂过程中还得到许多领导的关心支持,得到诸多专家的批评指正,精品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更非一日之功。精品年鉴,也并非只是一块牌子,更不是年鉴工作的天花板。而是通过打造精品这一过程,接触到更专业的平台,吸取更多的专家意见,进一步认识自身短板,锻炼编辑队伍,提升编辑水平,为今后的年鉴编纂乃至文献编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(作者单位:璧山区地方志编修中心)